從<不知道怎麼挑股嗎?先從指數成分開始吧!>一文中列出了美國主要的三大指數,在美國 (DIA、SPY、QQQ) 及台灣 (00668國泰道瓊、00646元大標普500、00662富邦NASDAQ100) 也都有相對應的ETF,但如果真的要來挑選,哪些是比較好的選項,哪些又是比較不推薦的呢?
首先來觀察過去的績效,截至上週6月5日,Nasdaq 100指數YTD報酬 +12.50%、S&P 500指數YTD報酬 -1.14%,道瓊工業平均指數YTD報酬 -5.00%,為什麼道瓊會落後這麼多呢?
可以用兩個原因來簡單解釋:首先是佔道瓊指數很大權重的航空股波音,原本在2019年底的權重約為9%,但受到本身飛機飛安問題及今年Covid-19疫情的影響,大力打擊了波音的股價,儘管近期有比較大幅度的反彈,依照YTD來看 (同樣截止至上週6月5日),報酬還是高達-36.94%,是成分股中下跌最大的。另外一個原因為成分股的特性,今年以來表現佳的防疫概念股,在道瓊裡面佔比低,甚至沒有被納進指數的成分當中。最顯著的例子非當Amazon莫屬,其YTD報酬為 +34.37%。
讀者一定會好奇,為什麼Amazon這麼厲害的公司沒有被編入道瓊呢?答案出在Amazon高達2400多美元的高股價。道瓊指數採用的方式為價格加權,所以如果把Amazon加入指數,其權重會將近是現階段權重大的Apple 8倍之多,這顯然很不合理,因為兩者的市值差不多,Apple還稍微多Amazon兩千多億美元,這也突顯道瓊指數在加權計算上的缺陷。
那道瓊指數面臨的困難,還告訴了投資者什麼道理?
- 價格加權的缺陷。現今全球比較有人知道的價格加權指數,除了道瓊指數以外,還有日經225指數,但剩下大多數都是市值加權指數,例如上面所說的S&P 500指數和Nasdaq 100指數。如果大部分股票的價格都差不多,基本上價格加權就不會有太多的扭曲,但現實中,公司管理階層會有不同的考量,價格加權指數成分股的挑選就會永遠排除像是Alphabet及Amazon這種高價股。
- 想要透過選股來戰勝市場是極具挑戰性的。道瓊指數是由指數委員會相對主觀選出來的,目標是選出可以代表美國經濟基本面的30家公司,從過去的績效說明,主觀挑選持股的投資組合是很難打敗大盤。
儘管道瓊指數是美國歷史上最悠久的股票指數,但從上文可以了解,或許在指數的考量上,市值加權會比價格加權來的佳;擁有客觀標準的指數會比主觀挑選的指數好。所以如想要長期配置於美國主要指數上,S&P 500指數及Nasdaq 100指數會比道瓊指數來的佳。